在Thread看到一篇文章,引起熱烈的反應。大意是發文者在為公司徵才的過程中,發現以前不曾見過的現象。從回覆的留言看得出來,其實這種現象,簡單的說,追求工作自由,不做正職,寧可選擇兼職、工讀、接案之類的工作,早就存在。有人提出,當然引起共鳴。
我也想起兩三年前,到加油站加油。前來服務我的,比一般工讀生念大學的年紀大很多,約摸三、四十歲有吧。雖然印象有點模糊,但和他稍微交談,得知他在加油站工作了十多年。當時我沒有正職或兼職的概念,所以沒問清楚他是當正職做,還是兼職在做。不過,以他的資歷,當時應該可以坐公司辦公室吹冷氣上班,而不是在大太陽底下,忍受汽油味,為顧客加油。至少,可以判斷他選擇不當主管,面對煩人的行政管理工作,寧可在第一線自由工作。
在現今的職場中,許多30歲以上的求職者正選擇放棄傳統的正職工作,轉向兼職或工讀生的角色,這一現象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。這些年紀較長的「工讀生」,不只是過去擔任重要職位的專業人士,也往往具備豐富的工作經驗、靈活應變的能力,甚至能在工作上表現出色,超越其他職場新人,甚至舊人。
例如,一位曾經是連鎖集團店長「工讀生」,能夠在新職場中迅速掌握情況,並且協助管理專案。另一位年近40的「萬年工讀生」,不只能獨立完成複雜的任務,還非常擅長處理與客戶和廠商的往來。這些能力讓人不禁疑惑:「為什麼他們不去做正職?」
答案其實很簡單:對於這些承擔過高責任和壓力的專業人士來說,「工讀生」或兼職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彈性和自由。正如許多求職者分享的經歷,從事正職往往意味著需要面對更多的責任、應付職場政治、甚至被壓榨,而工讀生的角色卻讓他們更能掌控自己的時間與生活,至少可以準時下班。
有些人選擇做「工讀」是因為需要靈活安排時間,尤其是像有家庭責任的父母。他們必須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取得平衡,工讀生的工作模式正好滿足了這一需求,讓他們得以靈活管理時間、避免過度加班,並把必要的心力放在自己真正重要的生活部分。
除此之外,也有些人單純是因為對現有的職場文化感到失望。例如,一位曾經在大公司任職的行銷主管,因為無法忍受職場內耗,最終選擇辭職,轉而從事「工讀」或接案生活。雖然收入不如從前穩定,但他們認為能擁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、追求個人的興趣,這樣的生活更為自由和滿足。
對於這些30歲以上的「工讀生」來說,「工讀」工作不只是「工作」,而是讓他們能夠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,甚至重新找回工作中的快樂。他們不再需要為了工作失去身心健康,不必再承擔過多的責任,而是以更加輕鬆的心態面對工作。
這種趨勢反映出現代人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的平衡。愈來愈多人意識到,人生並不一定需要被正職工作綁住,擁有一份輕鬆的「工讀生」工作,不只可以維持收入,還能讓他們擁有更多自由,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。正如其中一位分享者所說:「沒有任何一份工作值得你犧牲健康,永遠把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。」
有不少書探討自由職業或「不做正職工作」的生活方式,這些書提供了在不同領域接案或做臨時工作的指導與啟發。以下是幾本推薦的書籍,專談自由職業、遠距工作和以靈活的方式賺取收入的生活方式: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