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頁

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

努力的價值:那些值得擁有的東西

 


這兩天看Netflix今年上架的電影《寂寞星球》(Lonely Planet),男主角引用一句耐人尋味的話:不需努力就獲得的東西,或許不值得擁有

丹尼爾.卡內曼寫的《快思慢想》(Thinking, Fast and Slow,洪蘭譯),把人類的思維分成兩種模式:「系統一」是快速、直覺的反應,「系統二」則是需要深思熟慮的過程。他的結論是,很多重要的決定其實都來自「系統二」,因為那些值得的東西往往需要花點時間、下點功夫才能得到。這就像電影裡面提到的,如果什麼都不費吹灰之力就拿到,那可能也不會珍惜吧?

還有《刻意練習:如何從新手到世界級高手的必經之路》(Peak: 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)這本書,作者安德斯.艾利克森(Anders Ericsson)研究了很多頂尖高手,發現他們之所以出類拔萃,全靠長期努力和反覆練習。他強調,如果沒有持續的努力,成就就不會持久。而那些半途而廢的人,最多只會享受到一點點短暫的成效。簡單說,這些「刻意練習」讓人一步步從普通變成卓越。

卡羅.杜韋克(Carol S. Dweck)的《Mindset: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》也很有趣,她提出兩種心態:固定型和成長型。固定型心態的人通常會避開挑戰,只想要簡單、穩當的成功;而成長型心態的人則會迎接挑戰,把挫敗當作學習機會。她認為,真正的成就來自成長的過程,而不只是輕鬆的結果。這也呼應了電影裡的觀點,凡事都得付出努力,才更值得。

瑞安.霍利迪(Ryan Holiday)和潘格威恩.奧迪歐(Penguin Audio)寫的《The Obstacle Is the Way: The Timeless Art of Turning Trials into Triumph》,更是把「挑戰」當成獲得成功的必經之路。他借用了斯多葛哲學,主張只有面對困難,並把它轉化為成長機會,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就。對他來說,努力克服挑戰的過程才是真正值得擁有的。

這些書和電影都在傳達一個簡單卻深刻的道理:真正有價值的東西,往往需要我們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獲得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